《中國行政審判案例》工傷案件裁判觀點匯總(收藏版)
來源:工傷賠償標準網 作者:admin 人氣: 發布時間:2022-12-21
摘要:《中國行政審判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編寫,共出版四期,一共涉及160個案例,現摘錄與工傷相關的23件行政案例裁判觀點。 第31號案例:根據立法本意準確把握工傷認定的法定要件——孫立興訴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勞動人事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 【裁判
《中國行政審判案例》由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編寫,共出版四期,一共涉及160個案例,現摘錄與工傷相關的23件行政案例裁判觀點。第31號案例:根據立法本意準確把握工傷認定的法定要件——孫立興訴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勞動人事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中規定的“工作場所”,是指職工從事職業活動的場所,在有多個工作場所的情形下,還包括職工往來于多個工作場所之間的必經區域;“因工作原因”,是指職工受傷與從事本職工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職工系因從事本職工作而受傷。除了《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酗酒導致傷亡的、自殘或者自殺等情形外,職工在從事工作中存在過失,不影響該因果關系的成立。 工傷賠償是怎樣的???戳此:智能AI工傷計算器自助秒算賠償! 工傷賠償標準網(www.islabarros.com)專業工傷、專注工傷 工傷就上工傷賠償標準網你的賠償超乎你想象!
深圳及其周邊地區免費咨詢微信:gspc12333。
到店免費計算工傷賠償送禮品!地址: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龍崗大道2002號千百年商業大廈17樓(愛聯地鐵站A出口即到) 備注:本案也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第40號案例。第32號案例:上下班途中駕駛未經年檢的機動車發生事故能否認定工傷——上海盈元服飾有限公司訴上海市浦東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駕駛未經年檢的機動車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的職工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情形。第33號案例:職工往返于住處和工作單位之間的合理路徑屬于工傷認定中的“上下班途中”——龍巖卓鷹制鐵有限公司訴福建省龍巖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對該項規定所指的“上下班途中”應當理解為職工為上下班而往返于住處和單位之間的合理路徑之中。備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對“上下班途中”作出了更加具體的解釋,即(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三)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第34號案例:是否非所有工傷認定案件都需要勞動關系仲裁——郎毅娜訴北京市朝陽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勞動法律關系存在是認定工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工傷認定案件都需要勞動關系仲裁,工傷認定部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進行判斷,無法判斷的再通過仲裁和訴訟程序解決。第35號案例:職工在參加單位組織的團隊建設活動中受傷能否認定為工傷——趙雨訴北京市朝陽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職工在參加單位組織的團隊建設活動中受傷,如果該活動系單位組織安排,且單位鼓勵或要求職工積極參加,那么應屬工傷認定范疇。第36號案例:職工及其親屬申請工傷認定期限可否中止、中斷——靖練全訴陜西省西安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關于一年申請期的規定,應理解為時效制度,存在中止、中斷的事由和情形。第37號案例:事故傷害存在潛伏期的,工傷認定的申請期限從何時起算——楊慶峰訴江蘇省無錫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事故發生時傷害未曾發現,后經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事故引起的,受傷職工申請工傷認定的時效應從受傷害確診之日起算。第38號案例:勞動部門在何種情況下可以不必提供勞動者屬于工傷的直接證據——合肥同達電力科貿股份合作公司訴安徽省合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在工傷認定行政程序中,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經通知,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未提供有關證據,勞動和社會保障機關據此推定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予認定。第39號案例:超過規定期限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不宜認定為“違反法定程序”——北京天元偉業模板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不服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因確認勞動關系而超過《工傷認定辦法》規定的期限作出的工傷認定結論,不屬于《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3目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的”情形。第61號案例:職工被醫療機構判定無法存活時,家屬放棄治療后職工死亡的可以認定為工傷——山東金宇建筑集團訴山東省東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行政確認案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的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的,應視同工傷。在醫療機構確定病人沒有繼續存活可能性的前提下,家屬放棄治療后病人死亡的,不影響上述結論。第62號案例:職工上下班途中發生電動車事故傷害可以認定為工傷——陳衛群訴江蘇省啟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決定案電動自行車的設計車速突破國家強制性標準,帶來具有與機動車同等的安全風險時可視為機動車,職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此類車輛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第63號案例:存在正當事由時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可合理延長——鄒政賢訴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行政復議決定案職工超出1年申請時限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勞動部門應對逾期是否存在正當理由進行審查。如果有證據證明存在不能歸責于職工本人的正當事由,其申請應予受理。第64號案例:特殊條件下旁系親屬可申請工傷認定——李紹蘭訴山東省聊城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行政復議決定案職工工傷死亡且無直系親屬時,基于類似情形應作相同處理的基本法律原則,應類推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關于直系親屬有權申請工傷認定的規定,認定此情形下旁系近親屬具有工傷認定申請資格。第69號案例:退休人員被聘用后發生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胡蘭芝訴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案(1)退休返聘人員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因工作原因發生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時應當對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規范是否合法有效進行審查,并應當遵循一定的法律適用規則。備注:2010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在《關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因工傷亡的,是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請示的答復》中已明確用人單位聘用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工作原因傷亡的,應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第70號案例:因他人違法導致職工傷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天津市西青區榮發辦公家具廠訴天津市北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第(一)項“因犯罪或者違法治安管理傷亡的”指的是因自身的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傷亡。職工在履行工作職責過程中,因他人犯罪或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傷亡,不適用該條該項,而應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三)項“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之規定,認定為工傷。第114號案例:工傷認定機關有權直接認定勞動關系——吳江市鑫聯旅游用品有限公司訴吳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勞動法律關系存在是認定工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工傷認定案件都需要勞動關系仲裁,工傷認定部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進行判斷,無法判斷的再通過仲裁和訴訟程序解決。第115號案例:村委會主任因履行職務受傷不認定為工傷——韓守定訴南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履行工傷認定村民委員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用人單位,村民委員會主任因履行職務受傷,不認定為工傷。第116號案例:掛靠經營車輛的司機工作中死亡能否認定為工傷——淄博國林物流有限公司訴淄博市臨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行政確認案個人購買的車輛掛靠其他單位且以掛靠單位名義對外經營,其聘用的司機與掛靠單位之間的事實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車輛運營受到傷害的,應當適用《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認定是否構成工傷。第117號案例:非常規工作情況下“上下班途中”的認定——何培祥訴新沂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行政認定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認定為工傷。對此處“上下班途中”的理解,在非常規工作情況下,應根據工作性質、特點、一般社會生活經驗和社會情理,結合機動車事故是否發生在上下班的合理時間、合理路線等因素,綜合判斷事故是否因“上下班目的”而發生。第118號案例:建筑工程違法分包過程中招用勞動者的工傷認定——張成兵與上海市松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上訴案建筑施工、礦山企業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應認定其與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具有勞動關系。勞動者受傷情形符合工傷認定規定范圍的,應當認定為工傷。第119號案例:在是否可視為工作時間和地點不確定的情況下如何認定工傷——陳善菊不服上海市松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工傷認定過程中,在是否可視為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不確定的情況下,應重點考察是否屬于工作原因。 第120號案例:特殊繳費行業工傷保險待遇認定——羅亨忠訴福建省將樂縣勞動保險管理中心社會保障行政確認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一條第三款規定的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若用人單位按實際總造價、營業額或總產量繳納工傷保險費,且職工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應當認定享有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中該類參保人員轉崗,但與統籌范圍內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仍未間斷的,工傷保險關系持續存在,參保人員增減明細表不能作為認定工傷保險關系的唯一依據。第154號案例:二審裁判在維持一審結果的同時可加判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劉梅蘭訴蘭州市人民政府工傷行政復議決定案按照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二審判決發現一審判決遺漏應當判決事項,在維持一審判決結果的同時,可以加判責令復議機關重新作出復議決定。  |